【聊電影】走出寂靜...愛要及時說出口

2015111211:40
 




【走出寂靜】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到講關於聾啞人士的電影.
而它的內容並不是單單指如何時看待殘障人士,或如何和他們相處.
在這部影片裡,帶出了關於家人之間,甚至是家族之間的問題


女主角拉拉是一個很聰明伶俐的孩子,
由於雙親皆是聾啞人士,所以當拉拉會講話後,在家中扮演的是一個對外溝通的角色
有一晚當拉拉聽到打雷聲,嚇得不敢入睡時,她躲進了父母的被窩中.
疼愛她的爸爸打手語問她:打雷是什麼聲音?
拉拉的回答卻讓爸爸感動得說了一句:沒有你的耳朵,我們怎麼辦?

一般華人社會的孩子,上學是件很重要的事.非不得已,不能隨意請假
而拉拉是家中唯一能和外界溝通的人,
所以媽媽要到銀行去處理貸款事宜時,也不得已要拉拉提早下課.
當拉拉說:我還在上課.
媽媽卻告訴她:學校,不是生活的全部.

換作是華人社會的我們,怎麼可能說出這句話呢? 呵..



那年的聖誕節,拉拉的姑姑送她一份禮物:一隻有意義的黑管.
而姑姑還試圖讓拉拉剪短頭髮,像小時候的她一樣
拉拉其實是很崇拜姑姑的,因為姑姑又美麗,又會吹黑管,而且還會騎腳踏車.感覺很開心.
反觀自己的爸媽卻總是為了錢在煩惱,而且什麼事都要依靠她.
不過,即使如此,她們還是過得很和樂,很開心.

當你覺得曾經被剝奪的人生,又要重蹈覆徹時,你的心裡是什麼感覺呢?
拉拉爸爸的感覺,是又擔心又害怕
爸爸問了媽媽:我們會失去她嗎?
媽媽說:如果你像你的父母一樣,我們才會失去她.她是我們的孩子,但不屬於我們.你應該接受她現在的樣子.

說到這裡,我想為人父母的我們,都該省思這一句話.
【她是我們的孩子,但不屬於我們】
每個人都是一個重要的生命個體,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想做的事.
因為我們被【父母】這個詞給綁住,導致我們經常性不由自主的想【控制】孩子.
雖然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責任和義務,
但也不代表我們就有絕對的權力來掌握孩子的一切.

唉!不過,這說的容易,行卻難啊!
華人社會中,有太多的規範及限制,很難去突破這一點.
但為人父母的我們,有絕對的義務要讓孩子走在對的道路上,教導他們和善,有禮貌.
只要我們教導孩子的方向是正確的,再順著孩子的方向走,如果走偏了,我們就慢慢地引導回來.
這樣,我們就能算是稱職的父母了吧!


我在幼稚園的時候,就常帶著妹妹跟親友們住.
直到國小一年級,父母正式離婚.我們被帶回奶奶家住了半學期,
因為常被欺負,所以媽媽娘家的舅舅阿姨們就開著車來載我們去二阿姨家住.
當時的二阿姨,現在回想起來,就像我們第二個媽媽一樣.
雖然她沒有責任和義務來養育我們,但她教導我們和善,有禮貌,不強迫我們讀書,引導我們走在對的路上.
所以我們的心裡,其實一直很感謝我們的二阿姨.
沒有她的收留,如今的我們身在何處,變成怎樣的一個人,我實在無法想像啊!


回到故事本身,當一個家庭產生"溝通不良"的時候,
就好像是我們面對聾啞人士一樣,因為不會打手語而無助.
如果兩個人的心願意打開來聽聽對方內心的聲音,其實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了,不是嗎?

所以當爸爸到了拉拉的比賽會場時,一開始拉拉是很驚惶失措的.
因為從小到大,父母從來沒去聽過他的表演.她以為爸爸是要來阻止她.
當爸爸告訴她:我嘗試體會你的音樂,我..失去你了嗎?
那個時候,拉拉才知道,其實爸爸一直都很愛她,
即使她要去追求自己的人生,爸爸也一樣會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她.
而我的眼淚也就在拉拉說出了那一句:自我出生開始,我一直都愛你.之後隨之落下.

泰戈爾說: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,不是生和死,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,你卻不知道我愛你.
有很多的愛,沒有說出口,對方是無法體會的.
如果等到失去了,才驚覺為何沒有告訴他"我愛你"都已經來不及了.不是嗎?
所以,愛在及時愛在當下愛就是要說出口-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生命課題.也是我自己要學習的部份啊!


藉著這一部電影,我了解到"溝通"以及"理解"他人的重要性.
每個人都要適時的【離開評斷,理解才能隨之發生】
謝謝你們看到這裡,祝福你們每一天都被人用心地愛著,每一天都有能力去愛別人.



想更了解電影『走出寂靜』的故事可以看這裡:http://life.fhl.net/Movies/heart/heart4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