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銀螢-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
當孩子破壞規則或是讓他人受到干擾及傷害時,家長應教導並協助孩子去道歉。
◎ 了解背後原因─孩子為什麼不肯說對不起?
1. 覺得不好意思:有些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,可能是因為覺得不好意思、或者是被對方當下的反應嚇著,例如:大哭或吼叫等,而感到不知所措。
2. 未察覺是自己的錯:有些不道歉的孩子,是因為根本還沒弄清楚別人的痛苦和自己的行為有關聯,例如:動作比較大的孩子,在急忙中碰到桌角,而桌子的移動又造成其他人玩具或作品的破壞,此時肇事的孩子就很容易一臉無辜的說:「又不是我弄的。」。
3. 覺得大人不公平或好面子:孩子犯錯時,可能會因為覺得大人的「判決」不公平,認為對方也有錯,所以會不願意先說對不起。甚至有些孩子好面子而脾氣很拗,家長或老師越請他道歉,他就會越不肯合作、說聲對不起。
4. 家長未有合適的對應態度:孩子雖有可能因為天生的氣質導致不喜歡道歉,但是也有可能孩子不是反對道歉,而是反對家長所使用的方法或是態度,例如:當家長發現因為孩子的不小心,而造成別人的困擾時,可能會因為心急,而會提高聲量命令孩子馬上道歉,此時孩子就容易含著淚水杵在那裏,就是不肯說出「對不起」,這是由於孩子在事件發生後,容易突然成為眾所注目的對象(甚至有千夫所指的氣氛),極度受挫下,就容易不願說對不起。
◎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─讓孩子了解為什麼要說對不起
有些孩子不說對不起是因為當下還沒有預備好要說,如果讓他有時間和緩一下,有個台階下,過一會兒,私底下(不一定要在「受害者」面前)和孩子討論錯誤的行為,讓他心服口服地道歉。
教導孩子關注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干擾或傷害,和避免教導孩子「有口無心」是同樣重要的,因為如果沒有真心誠意,只是形式上,或者以為說聲對不起就沒事,孩子容易養成只重視表面的說對不起,卻沒有在內心也真的那樣感受的習慣,最後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只要有說對不起就可以了。因此,家長需要協助孩子了解因為自己的不小心,而造成別人身體上或是情緒上的痛苦,自己是有責任的。重點在於讓孩子了解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要道歉、要跟別人說對不起。例如:就像讀本EQ故事中,巧虎可以說:「珊珊,對不起,我剛剛撞到你。」。
◎除了道歉,還可以做什麼?
說了對不起之外,還可以引導孩子做什麼呢?除了口頭上的道歉,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「做些事」。例如:因為自己不小心而讓對方受傷了,就可以查看對方受傷的狀況,幫忙拿冰敷用品或是其他幫助對方好過一些的行動,像是擁抱、幫忙擦眼淚等。
培養孩子的EQ學習,除了注意外表的禮貌行為,有行動的說對不起之外,透過描述別人心中不舒服的狀態,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不小心的行為,也可能造成別人的不便,讓孩子打從內心願意向別人說對不起,也讓孩子更懂得關懷他人。也就是「對不起」要說,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去在意對方的感受,真心關懷對方的情況。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2009年02月號》
http://www.benesse.com.tw/knowledge/knowledge.aspx?id=731